齐工的第21-40条商业思考:思索
社区化运营。线上线下社区化,建立有黏性的运营模式,拥有相对稳固的上下游人群,是未来社会的基本形态。在物质过剩的时候,人的消费会更倾向于精神消费——时间无意消耗+知识更新体验,顺带交换价值。这是新时代新情况下的社会主要矛盾转移所致,创业必须深刻分析消费者的面对需求的主要矛盾。
重视数据量的价值。移动互联网看的是人流量,工业互联网看的是有效数据量,所以数字化产品,尤其是物联网产品,不仅仅为链接而活,更应该为数据量而活,让每一个关键对象都有生命、有记忆、有差别,这就是数据的价值。单一设备从数据价值获取的效益,将远大于产品销售的利润价值。所以数字经济时代,要掌握链接、数据量与数据挖掘能力。要用平台打通产品、用户和价值链路,让数据在链路上做多层次、多维度、多空间的融合流转。必须更懂行,更强大,更精细化算法的深度分析挖掘,自我挖掘,自我利用,才能真正发挥数据的最大价值。再者,现在一个小型企业的数据量,在工业互联网时代,可以轻松远超移动互联网的大企业。平台运营,或者说运营商的建立,不仅仅是传统大企业的任务了。 伟大的企业都是用好了一个经典的模型。正如微信利用的是“美国社会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在1967年提出的著名的“六度分隔”理论——在优化的情况下,你只需要通过6个人,就可以结识任何你想要认识的人。”这一模型,通过朋友圈和快速组群,一起联通世界。抖音则利用的是“灵魂感应”实现自动推进,免去了请教朋友的麻烦,所以传播力更强。拼多多是陌生人拼团。这些都驱动了数字经济发展。但真正的下一个时代数字化应该是快链接的“千里眼顺风耳”。
所有产品只要和健康挂钩,都有绝对的议价优势,数字化和工业互联网,也不例外。如今的物联网,大部分还仅仅是为功能服务,或者说就是一个网络遥控器,效益就大打折扣,导致大量物联网公司本质上是无法生存的。但那些深度为行业健康服务的,则逐渐成了香饽饽。
创新的两种方式。一是技术创新,二是思维创新。一般人往往只能看到前者,看不到后者,或者说看到了后者,也是勉为其难不知所措。现阶段思维创新的源泉有三个,依次是政府政策引导、企业家实践、社会学家研究,私营企业也要充分认识到政策的价值,它能在更高维度,更大视野规划未来,是企业发展重要的指引和革新的重要源泉。
企业的成功在于对产品社会属性的认知能力,政府具备天然社会性,贴近政府就成了必然选择,更何况他们代表的是社会的精英力量。充分尊重社会,务实面对现状,突破性地创造崭新且有效的服务社会发展的产品,才是企业家要做的事情。所以企业家的唯一使命是挖掘并创造社会化产品。
为谁劳动。做事只有两种途径,一是为他人干活,拿钱就行。二是为自己干活,能发展就行。前者就是通常说的上班,这需要一个成熟的组织才能完成的使命,大部分人如此。后者日常也有,例如让孩子读书,自己给家人做饭。拿企业来说,一种是事业部制的,几乎所有单元,都是对外服务的,按区域或按行业划分。另一种是部门之间互相协作,共同成就,用最终的结果,来获取价值。相对而言,对内服务,更艰难一些,前提就是要是一个相对成熟、高效的组织,但成长性要好很多,未来爆发或者效益不断扩大的可能性,显然要比另外一种大的多。所以,真正的科技型企业,一定要积极完善组织,尽快形成对内的闭环服务能力,才能真正让企业发展。当然,对内服务,看的是领导人的境界与胸怀,相对而言,那些本事低,或者不懂技术的领导人,更善于低姿态带领大家从内部高效协作,对外获取更多可复制、可多点获客的成功。
理想主义者的姿态奋斗,比问题导向更能带动发展。一则是要有自然美好的追求和愿望,不能被现实所累。二则顶天的人未必要落地,纯粹的思考,也是解决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一把金钥匙。否则忽上忽下,忽然理想爆棚,又或一地鸡毛,那容易高不成低不就,反而适得其反。
企业家的成功有两种方式。一种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,通过对外抢占式的服务,养活更多的人,当然,也可能会让另外一部分人更加困难。还有一种是思维和地位的不断升华,它不一定或者说就没有直接表现在经济规模上,但的确是带来了社会效益,例如得到更高层级的政府或组织认可,具有越来越强的行业思考和行业领导力,开明地让群体觉醒,而非竞争碾压,让所有人都更加幸福美满,哪怕这个团体始终获取利益的并不多,同样是成功的,同样值得认可与尊重。
天才的商业模型都是跨时代且深谙人性的,商业如战争,好的模式总要有一段时间面临困顿甚至是斗争。这需要天才的设计者,他们往往是内敛、胆小、羞涩开始的,这种底层意识,会让其用不一样的视角看到真实的世界本质,进而迸发出无穷的力量。
什么是可复制性。可复制性的前提不在于一个东西是否真的可以复制,而在于复制了之后,有多少潜在客户可以买单。国内的软件行业而言,做G端,以及教育医疗等的更容易成功行业,因为显而易见的是,这些产品,至少可以复制到31个省,或者655个市,或者两千多个县。这是容易测算,且场景几乎是一致的。但工业却不然,很难统计有多少类似的工厂,即使类似,也会因为国资、外资、民营的属性,让相同场景的需求都异常不同。所以,工业互联网企业因为其说不清道不明,很难得到普通投资机构的青睐。
产品的传播,输出文案的权重是文采<技术<情怀<态度。最好的传播,是基于自我对自己产品的态度,然后让这种态度无限蔓延,口口相传也好,广告推播也罢,要做的就是不断升华态度,不断降低传播成本,不断提高传播速度。
商业发展的本质是战略性文化加创造性人才。普通文化是不足以商业成功的,必须是满足社会发展大趋势的技术、艺术加服务精神的战略性文化,具有前瞻性,洞察人性的思考,简单明确且便于传播的表达。这种战略非一日之功,非一次成型,必须长久磨练,反反复复演戏,不断调整,从说服身边人开始,不断使之适应伙伴、投资人、政府可以接受的东西,所以企业家必须是一个演说家,或者是个善于总结和写作的人,更需要是一个在表达上精益求精,百折不挠,又能积极听取各方意见,主动行动,谦以待人,善于理解,强于行动的人。这些真正锤炼到位了,那人才也自然蜂拥而至了。
企业数字化,本质上最核心的是文化数字化。企业都有从上到下全员都有数字化意识了,都能把制度和流程数字化实施了,把数据数字化在线了,把人机数字化结合了,就能大幅度提高企业效率了。
传统企业比员工数量,比学历,未来会比文化厚度,比数字人的数量。如果每个员工都能带着十个数字人,衍生出的成效,是胜似千军万马,甚至远超专家水平。这里面除了数字化软硬件,还有数字化的智能算法、资源、资料、框架、保障能力和管理配套等。
要以方便一秒钟为依托,建立一套数字人评估系统,咨询诊断企业问题和需求;要链接更多数字服务资源,形成数字化产品选配超市;要搭建一支队伍,通过牵头+众创+揭榜的模式,服务一大批企业;要打造一个政产学研用结合的实体,破除私有国有屏障,灵活为民众服务;要形成一套模式,确保互相提携的利益关联。
认认真真送好每一份见面礼。商业活动的第一次晤面,都极为关键,如何筹备,都不为过,第一眼的第一画面,必须成为其毕生不可磨灭的记忆。庄重、实在、礼貌、关爱有加,应该是不二法则。
风雨过后无所谓拥有,商业内部看的是积累,对资产和要素的积累,但外部看的是未来,是接下来的服务与交付承诺。清晰告知解决什么,是最主要的命题。马斯克天马行空,但他很务实老实,不顾杨元庆的销量嘲笑,也经常睡在厂房,他追求的是底层颠覆的创新,然后又能公平地服务到每一个人。这就是有与没有的逻辑。
师者为念,追求真理与他人美好应该是最大的信念,这种信念,需要不断创造出适合社会人性发展规律的群体服务方法,大胆而不僭越,时尚而不时髦,实在而不学究,简单可行,一条鞭法,平等辐射到每一个人。企业培养人,大抵亦如此。
关于战略,通过不断研究,我发现有以下特征:1.纵观历史,战略基本都是对外手段,而非对内的管理。2.战略几乎都是反常人之道而行的,是逆向思维的,是极少数人率先看到未来的东西。3.战略是带有残酷性和武装性的,难以让所有人认可,执行者似乎也不在乎部分评价甚至是口诛笔伐。4.战略是只针对主要矛盾,并不分析、解决具体问题。在大方向清楚的情况下,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了。5.战略不是以利益为目的,而是以使命为目的。6.战略是基于优势的绝对发挥,或者劣势的绝对放弃。而不是修正劣势、抑制优势。7.战略是有个不断调整的过程,是有生命周期的。但不能变化太快。8.战略基本都是一两句很精炼、很容易传播的话,和创始人的人格和世界观高度有关。9.战略似乎是事后总结出来的为主,或者稀里糊涂已经成功了一大半,从零起点就高谈阔论战略的,往往是失败的。10.战略似乎很大一部分是为了事后讲故事的,外人总结,神话历史为主。
关于亚为
亚为,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平台企业、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运营企业。开拓“教研模型”,秉承“亚为方便一秒钟”文化,坚持“智造天下工厂、创新改变世界”战略,坚守“员工幸福,客户满意”理念,竭诚用创新和发展,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服务! 地址:武汉 苏州 无锡 深圳 兰州 西安 襄阳 宜昌 酒泉 吴忠 北京……
电话:15727007467
扫码关注我们
微信号:15727007467
官网:www.yavii123.com
邮箱:yavyjs@yav123.cn